,福武大樓的談話共修室就是情報學環與學際情報學府的新寵,其設計很"蘋果",不是灰就是白色調.
今天日本出名建築家安藤忠雄來他自己設計的"福武大樓"演講.很意外他竟然不老.
本鄉校園的銀杏樹不知不覺黃了頭,多麼像黃蝴蝶在飛翔啊!
許多人討厭福武旁邊那道長牆,但安藤表示牆才是深層意義的象徵物.墙是障碍,也是激发内在成功力量的表象。
今天的水越ぜみ不以学术谈论為主,也沒有人發表個人研究心得.介紹得是"東京大學社會情報研究所紀要,創立50周年紀念號",討論有关情报学环(即文理工跨学科的"信息圈研究院)的历史。水越老师说话绘声绘影的,十分生动,虽然是傍晚时分我没偷偷见周公。
簡言之,日本的新闻学教育一直是个大话题,现在令人关注的是日本新闻学教育的走向,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比较微妙的阶段。在过去的十年里,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,日本新闻传播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扩大,开拓了不少新领域。
当年的东大新闻研究所以报纸研究为中心,其中最高成就之一就是新闻史研究。但在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冲击下,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于1992年易名为“东京大学社会情报研究所”(设有传播媒体、信息传播、信息与社会 3 个研究室,附设传播媒体资料中心),也就是社会信息研究所。这个社会情报研究所已于2004年3月并入东大校内横跨文理学科的“情報學環與學際情報學府”。情报也就是信息。也就是我所处的傳播學環與學際情報學府。
東大的傳播研究概念與教育內涵,與國際一般大學的相關系所顯然有別。「傳播學環與學際情報學府」早在其前身「社會情報研究所」階段,研究範疇就十分廣泛,從大眾傳播到與資訊有關的各種社會與文化現象,涵蓋了主要的社會與人文學科。以資訊為經,以人與社會為緯,研究觀點囊括多元領域,師資也廣納社會學、社會心理學、語言學、哲學、史學、經濟學、政治學、法學等多重學術背景,環顧全球少見,堪稱東京大學突出的學術地標。
2000年4月1日新學年伊始,在大學院下成立了情報學環與學際情報學府。名稱初看很怪異難解,簡言之,前者是研究組織,後者是教學組織,但兩者須合璧理解。若上溯新聞研究所歷史,知道從創辦以來就分設研究部和教育部,應不難理解新制不過延續雙位一體概念的架構傳統。
「學環」(interfaculty)意指將文、理、工、藝術、教養五大領域所關心的生命(life)、人(human)、系統(system)、表現(arts)、社會(society)環釦在一起,而以「信息」為中心,也即「信息」是貫穿各領域的共用語言。此乃超越社會情報研究所八年既有格局的更高層次整合,已落實全大學規模的跨學科合作。
學際情報學府規畫課程,以探討凡總信息現象為內容,有下列五種學程:
文化與信息學程:以信息為觀點,系統重編文化與科學各領域的知識。21世紀有種種課題,從生命現象、進化、身體知覺,到現代文化、媒體、影像、文本、文獻、素養、學習環境等,培養不論理論或實務能處理這些課題的人,是此學程目標。
社會資訊與傳播學程:培養分析媒體、傳播、信息攸關的社會與文化現象必備的學識,及能發展社會信息學術的新生代研究者。
學際數理信息學程:21世紀,不論社會、產業或個人的資訊環境,奠基於數理知識的資訊學都是基礎學識。除了培養學生在此基礎領域繼續深入研究,更希望領域內的學生能多與其他領域互動協調,開拓資訊學的新前線。培養具此研究能力或表現者,是此學程目標。
綜合分析信息學程:以電腦、網路等資訊科學為主,比如測錄或觀測衛星所得的大量數位資訊,必須藉助於機器傳輸到某實體場所,以供分析,最好且能經過跨領域的研究,才能發展出對實體社會有實效的資訊學。培養這種研究能力,是此學程的目標。
亞洲信息社會學程(ITASIA):亞洲各國正深受通信技術日新月異影響,有的甚至由農業社會要蛻變為資訊社會。培養有洞察分析能力的亞洲學生,珍惜亞洲人的觀點,蓄積解決亞洲問題的務實能力,
也促進日本在亞洲菁英圈的影響力,是此學程的宗旨。此學程全以英語授課,學年起迄月份也改與歐美同,以排除不利於此學程全以英語授課,學年起迄月份也改與歐美同,以排除不利於與英美國家競爭亞洲學生的障礙。此外,提供獎學金和住宿方便,也是須加碼的競爭條件。
以上資訊順便補充給那位即將報考ITASIA的Sunny 同學.Hope it helps.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